银光人心目中的欧阳铭

邹少男/文 王永金/图

欧阳铭,他既是银光老年协会的理事长,又是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什么具体事都做的义工。他是银光优秀义工的缩影。

银光老年协会成立于2004年10月,他于11月就参加银光成为会员。从2005年10月,增选他为银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起,他有九年时间连续参与银光老年协会领导层的工作;从2008年10月第三届理事会到2012年10月第五届理事会,他先后当选为副理事和理事长;他对银光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对银光的发展轨迹,有重大的影响。

笔者无论是个别采访,还是集体座谈,受访者滔滔不绝。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可不提及:

(一)
在为银光老人经营、建设一块稳定的活动基地一事上,他功不可没。亨顿老人活动中心(Herndon Senior Center),是费郡的一个设备良好,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单位。在这里活动的有来自几十个国家,说37种语言,3个组织的各族裔老人,而华裔老人所占的比例最大。欧阳铭从2005年10月担任银光亨顿分会会长时,就清醒并有前瞻性的认识到:要想保证银光老人彻底摆脱无稳定活动场地的困境,能长期稳定享有这块健身,娱乐,学习,交友的场所,搞好与亨顿老人中心,以及与各族裔老人的和谐的关系,至关重要,马虎不得。这认识,也是从有的华裔老人组织那里接受的反面教训。为此他紧紧抓住以下几点不放:

一是积极参与亨顿老人中心的领导管理,并作出应有的贡献。如亨顿老人中心理事会(HERNDON SENIOR CENTER COUNCIL),这是由亨顿老人中心的会员民主选举的一个组织,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定期的会议。银光一直积极坚持竟选中心理事会的理事和副理事长。欧阳铭及其前任领导龚留英、陈鈡英都竞选成功担任过付理事长,他们在任期间,都曾遇上因理事长缺席,而代理理事长主持过理事会会议;银光还始终坚持向老人中心理事会派出联络员;银光还鼓励会员竞选老人中心理事会理事,并每届都都有胜选的,有时还占了两席。算上派出的联络员,就有三名银光老人参与亨顿老人中心理事会议事,并发出银光的声音。

二是全力支持老人中心的工作。银光的各种活动都列入为亨顿老人中心的活动,银光会员到中心活动就都是中心会员,列入参加亨顿老人中心活动的人数统计;银光积极参与和配合中心一些重大活动,每当节日庆祝,银光合唱队,舞蹈队,太极队都有新节目演出,倍受到各族裔老人们的欢迎;平时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银光都以义工形式参与,使中心认可银光的确愿意为中心做好每一件事;银光还每年都向老人中心捐赠大批实物,如纸茶杯、茶叶、咖啡、白糖、餐巾纸等。

三是不断提高歌咏、舞蹈、各类球艺、技艺、演艺等各类娱乐活动项目的水平,保证能有一批随时拿得出手,并代表老人中心走出去表演的文艺节目,为老人中心争光。这一点,银光多年来都做到了,并且做的越来越好。不夸张地说银光的各项活动,已构成支持亨顿老人中心的门面; 四是本着尊重,包容,理解,和谐的态度与其他各族裔老人友好相处。欧阳认为:银光是为广大老人服务的,自然也包括其他族裔的老人。对有关投诉到中心的人或事,银光必须始终坚持严己宽人的原则对待。为此,经常提醒会员们,模范遵守中心的各项制度,树立自身好的形象,这是搞好和谐的前提。因此,多年来,银光协会与其他族裔的老人关系一直正常、融洽,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情况。

(二)
他对维护银光老年协会的稳定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担任主要领导的第三、第四届理事会期间,银光协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转变期,观念的转变势必会在理事会内外产生认识上的差异甚至分歧,在实践中就要产生矛盾,以至影响团结。如何搞好团结,是一个华人社团生命攸关的问题,从历史到现实,海外华人社团往往受人垢病:“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两个中国人在一起变成两条虫,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必有窝里斗”。十年的历史证明,银光协会能够与这条“谶语”逆向而行,能够摆脱“兴必斗,斗必衰”的怪圈。这是银光人为之珍惜的成就,是值得在银光发展史上书上一笔的。

银光能够有此成就,得益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每当出现不利于团结的苗头时,她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化解分歧,达到和谐统一。还必须提及二个重要的因素:银光的整体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量的来自大陆的老年知识分子,几十年的人生历练已经给每个人提供了深刻的正反经验,“非白即黑”的斗争哲学对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如弃敝屣,没有市场;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理事会主要领导人的个人素养,银光有幸选择欧阳铭为大家担纲,欧阳铭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他的自律,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毕竟只是一个义工,和大家一样”。在他的心眼里,理事长,副理事长等职务意味着要作更多的奉献和服务而已,银光绝非一个名利场。正因为他有这样明确的理念,在很多场合下,他能够从大局和整体的利益出发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即使涉及到个人的得失和进退,也不去计较。正是因为他具有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襟,才让曾经一度面临困难的领导班子获得新的团结,并以新的面貌开创出新局面。

他之所以能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是因为他自身具有的优良品格和素质所然。他既具有一名普通退休老人应具有的典型、标准的品格: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力所能及,发挥余热,造福群体,贡献社会。这些他做到了,而且做的是一丝不苟;作为银光的领导成员,他还具有一个正常的领导班子成员所应具有的素质,即胸怀大局,是非分明,表现大度,竭尽全力维护团结。做副职,能积极配合支持正职工作,做正职能虚心听取并尊重副职及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这些他也做到了,在维护银光稳定发展上。他起到稳压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使银光这艘航船不致偏离航向,这可以说是银光人对他的共同评价。

(三)
他是工作的模范,义工的样板。会员们对欧阳铭的工作有诸多说法。请听大家怎样说:“他默默的工作,没有怨气,没有脾气,没有官气”;“ 他把义工工作当成事业,九年如一日,一丝不苟。他有公心,有热心,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他是一个完全彻底的义工,义工精神已经深入骨髓,只要自己能干的事,决不找别人。”;“他脑勤,腿勤,手勤,嘴勤,在家里忙,到银光更忙。”;“他平易近人,经常与大家谈心,与大家融为一体,对很多事情了如指掌,是我们银光的活字典。只要有谁打听事,一定会有人告诉他说:你去找欧阳!”;“他很乐于帮助人,有事只要找他,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事,他都不烦,认真帮助解决,好像所有的事,都是应当由他来干似的。”。会员们在述说以上结论时,同时都能列举出许多详细的事例来。

是的,欧阳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把自己拧在老年活动中心。每周二、周四的活动日,他是必到的。别人来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是来放松、玩。但他不是,他来是上班,是工作,是服务,是来保证大家玩好的。他来了后就没有闲着的时候:不是接待新来入会者,给介绍情况,领着参观,帮助登记;就是找人谈话了解情况;或去查看整理银光的物品;经常在小黑板上写通知;甚至连一场活动或会议过后,搬动桌椅,物归原处这样的事,每一次都缺不了他;他还经常到各活动组走走、看看、谈谈;与老人中心联络,商议有关事务;或一个人在思考问题,等等,很少看到他在玩,即便玩,也是在玩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四)
他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前所述,早在2005年10月他被推选进理事会并担任亨顿中心分会会长起,他就是理事长的得力助手。2008年10月换届以后,他更成为银光名副其实的“大管家”。从第三届至第五届理事会任职的6年期间,银光对内对外的大型或重要的活动,至少有20次以上是由欧阳铭主导或参与主导的。每次活动的完满成功,都显示他计划周密,调度有序的组织才能,这是银光人有目共睹的。在推动银光各项事业的发展方面,欧阳铭的工作方法也得到同事们或参与者的赞同,例如,推动《银光通讯》复刊和转型为网络版;“银光读书会”前后二任负责人的顺利交接;“银光厨房”的异军突起,以及银光下属分会的创建等。

他有眼光,能理解人,会识别人。进而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及才能,丰富了银光的各项活动内容,提高了活动质量。在其任职期内,通过他的挖掘,推荐及任用,使各个活动组的骨干力量大大增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会员及老人中心的欢迎。 在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银光成员相处方面,欧阳铭的个性化作风,同样使他容易和这些朋友拉近距离。从台球桌到乒乓球台,从太极练功场到舞蹈队,从读书会到入籍英语班,他都有熟悉的台湾会员朋友,他和他们一起活动或共事合作,相处无间。在银光活动场所,台湾会员朋友会亲切地和他打招呼:“欧阳!我有事找你嘿。”,这种语气几乎比大陆朋友还直接了当,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管家”欧阳铭的风格。

(五)
人们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会找到另一半的影子。这话用在欧阳铭老两口身上,恰如其分。尽管余传禧老师有几年时间家务繁重,自己身体也不是太好,但她毫无怨言,从不拉后腿,而是积极支持欧阳把主要精力用到搞好银光老年协会的工作上去。在银光许多服务和活动场合里,人们会发现,欧阳铭在那里当义工,有一个人也会出现在义工队伍里,她就是余传禧。毕竟年龄不饶人,近二年来,老两口的腰腿先后出现状况,余传禧可能更严重一些,而每一次大、中型活动的开场准备和结束整理,诸如桌椅的搬移等体力活,欧阳铭照样带头干。这可不像在家里挪动一,两只椅子那样简单,几十成百件桌椅,众人要一口气把它们搬弄妥帖。余传禧照样当分内事参加,朋友们担心她腰部受不了劝阻她,她也不当回事,干完了,自己捶捶腰,再去找别的活干。

作为银光的资深成员,余传禧在老年中心积极参加活动,学英语,学画画,学烹调,也给大家传授烹调技艺;她还把从国内带来的一些物品,拿出来供大家使用;在银光连续六次为无医保老人做体检时,她担任繁忙又关键的岗位,即负责掌管体检老人们最关心的化验检查报告;接收老人们其它项目检查结果报告;安排受检者进入医生咨询师接受咨询;安排会见心理医生等环节等,这是一个需要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的岗位,也是一个很细致的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的环节,她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因此,很多银光老人感慨地说:“欧阳的付出,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付出,而是两个人的付出。我们对欧阳的赞美和肯定,其中就有余传禧老师的一半。”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撰写本文,在个别采访和座谈会中,得到了吕学富、柏胤庆、余文正老师等近20位银光老人贡献的丰富素材和真知灼见,因此,本文应是一件集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