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舞— 阿里山儿女们的礼赞

美好的回忆总使人恒久难忘。银光老年协会的朋友们大多仍清晰地记得,三年前那个寒冬里的一团火焰——虎年(2010)春节联欢会上令人惊艳的山地舞。看,在精心布置的亨顿老年中心的会场上,四位身着绚丽装束的“高山族姑娘”,伴着节奏鲜明、热情奔放的曼妙音乐在翩翩起舞。她们是在辛劳后以舞娱乐?丰收后以舞庆典?他们是在为壮丽的阿里山讴歌起舞?还是在为柔美的日月潭陶醉舒怀?只见她们脸上带着甜美的微笑,柔柔地摆动双手,裹着绑腿的双足轻踏着“大地”,身上的银饰随着身姿的摆动叮噹作响,让我们仿佛听到泉水叮咚,感到春风拂面。“太好了!”,观众发出一阵阵惊叹。她们是如何把这支别开生面的舞蹈携来献给大家的?如此美丽的服装从何而来?人们睁大双眼不解地相互询问。

别着急,亲爱的朋友,让我告诉您吧,她们是银光老年协会舞蹈队的高淑菊,何月梅,黄照美和Mina Lee 四位台湾姐妹。这个舞蹈的引入者就是来自台湾的高淑菊老师。这个舞蹈—山地舞,是在台湾源远流长的一种原住民族舞蹈。原住民舞蹈是一种生活舞蹈。跳舞这件事在原住民社会可能被用来表现信仰仪式或政治结盟,集体劳动和社会娱乐。山地舞合歌而舞,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强调毅力、耐力与群体合作性,动作自然而不矯饰,不强调违反自然身体体态的技巧。所以,它广受群众欢迎,流传至今。

早在30年前,生长在台湾高雄的高淑菊老师就爱上了这个古色古香的民族舞蹈。她跟隨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一起学习、一起享受着它。没有专业老师,她们互相切磋;没有现成的服装,她们就大胆地学习、模仿,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她们买来特殊的布料、饰片,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制,成就了一套套亮丽的山地舞专用服装,而且还精心地长期保存下来。几十年来,高老师一直把这个舞留在自己的心坎上。在亨顿老年活动中心,她参加银光舞蹈队的活动,看到来自大陆的唐映,吴影、张凯蒂等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如英姿矫健的蒙古舞,婀娜多姿的新疆维吾尔舞、清纯明丽的藏族舞和多姿多彩的扇舞等,让朋友们陶醉在民族大家庭的欢乐之中,高老师就动了把山地舞介绍给大家的念头。2009年返台湾探亲时,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几位老姐妹。一听到她要把山地舞带回美国,她们都特别支持。但有些人的服装已送给别人或遗失、破损,一时很难筹集。但高老师毫不气馁,她多次奔走往返于老朋友间,在老姐妹和她们的儿孙支持下,终于借到了四套完好的服装带回来。能尽快让这个舞蹈和大家见面吗?她决心用最短的时间把它学好、练好。她绞尽脑汁,把尘封在脑海深处的山地舞动作一一回忆、整理、编排,并邀请另外三位来自台湾的朋友共同参与,住在同一公寓的陈钟英老师等朋友也给予热情的支持,大家齐心协力,抓紧时间,不辞辛劳地练起来。不久,她们在Hunter Wood公寓作了首场演出,立刻获得了一致好评,接着又于虎年春节在亨顿老年活动中心演出,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热烈场景。

这次演出以后,舞蹈队中来自大陆的好几位成员热情地向高淑菊老师学习这个舞蹈,不久就能与她们同台演出,尤其是在银光老年协会为她们购置了专用的山地舞服装后,来自两岸的姐妹们,带着这支舞蹈频频在大华府各种欢庆场合表演。在2010年10月银光协会六周年庆典上,在2011年2月Fairoak Mall庆新春活动上,在同年3月老年康复中心的邀请演出上都留下了山地舞的动人光彩,它已成为银光舞蹈队众多精彩的保留节目之一,

这个朴实的原住民舞蹈给大家带来了台湾美丽的山光水色和諄厚的风土人情。它象一颗明星,闪耀在银光舞蹈队这道亮丽的星河里,温暖着我们两岸人的心。

作者: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