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怒放    春意盎然

 

双姥

 

 

 

 

 

 

        早春二月,美国华盛顿地区的寒意未减,但是美籍华人林熙先生家的兰花正鲜花怒放,春意盎然,把一片春色提早带进家园。

 

    兰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民间传统上将国人喜爱的花朵小而带有清香甚至异香的品种如春兰、墨兰等称为国兰,与花大而艳丽的热带兰,如蝴蝶兰等洋兰加以区别,它们是主要产于我国秦岭以南地区的兰花种类,包括春兰、蕙兰(九华兰)、墨兰(报岁兰)、建兰(四季兰)、寒兰、春剑和莲瓣等七大类。实际上被称做国兰的兰花也有部分分布于日本、韩国、越南、缅甸等国家。并非全部都是中国的特产,故日本人也称之为东方兰。洋兰如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万代兰等,多产于热带地区,在中国南部也有,如石斛、虎头兰等。

    其实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兰花是没有国界的,用国兰与洋兰来区分并不科学。广义的兰花应是兰科植物的总称,所有的兰科植物都可以称为兰花,蝴蝶兰、春兰、石斛都属于兰科。全世界兰科植物约有800余属,2万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以美洲、亚洲热带为分布中心。国兰只是兰属植物中的地生种类,而兰属只是兰科中的一个小成员,约有40多种,我国产20余种,由甘、陕南部一直分布到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以西南的种类为最多。

 

    不仅仅现代人为兰花疯狂,古代文人更是对兰花爱得如痴如醉。我国古籍对兰蕙的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有咏兰、写兰之作。屈原的《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百庙兮。

兰花在古代文人的眼里不再是娇弱的而是强韧的,从花卉惯常的女性形象变成了君子、贤士的男性形象。明代的文人方宇甚至将兰花当做自己的挚友,为它作《兰馨传》,友姓兰名馨,字汝清,号无知子。好像兰花真是一个有名有姓、有生命的男子。

 

    不管学者们如何争论,不管真正的兰花起源河时,国兰界早已有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鉴赏和品评传统,并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和术语。

 

    我国自魏晋时期起就有九品官衔等级制度。将官分为九品,每品再分正、从二级,共有九品十八级。古人将兰花也同样分为九品十八级。所谓九品,杜筱舫在《艺兰四议》中规定:梅瓣素第一,水仙素第二,荷花素第三,梅瓣第四,仙瓣第五,荷瓣第六,团瓣素第七,超瓣素第八,柳叶素第九。将每种品分为正、从二级,也是九品十八级

 

    国兰开花之时,可以观看花的色形,闻到兰花的幽备,但国兰每年只开一次花,前后花期不超过1个月,在栽培的过程里,兰花参差错落、高昂低回的叶形就成了主要的欣赏目标。明代张羽就提出欣赏兰花看叶胜看花的观点。古人很重视兰叶的鉴赏,以浓绿或翠绿并且叶面有光泽、无任何伤痕为上品。

 

    兰花鉴赏发展到现代,在中国兰花鉴赏术语中,称国兰叶片上产生的白色或黄色斑块及花纹为,栽培观赏叶片上斑纹变化的兰花称为艺兰。通常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绿叶上出现异色斑是不健康的征兆,但墨兰中的许式叶艺品种是属于正常的色泽变异,对植物本身无害,常常还可以遗传。黄、白短线的花纹生在叶片顶尖部称为鸟嘴;叶面上有大小不一的黄色或白色斑块的花纹称为虎斑等等,每一种花纹称为一艺,按我国台湾省的标准,艺纹有25种之多。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洋兰本来也是素净的小花型,欧洲最初栽培的兰花大多是原产的小花朵地生兰,但一直不盛行。直到1824年英国著名的园艺家威廉·卡特丽栽培的来自巴西的热带兰品种开花后,因花的唇瓣大而色泽鲜艳,人们喜欢它的华丽而广泛用于贵宾的襟饰、新娘的捧花,兰花才开始风靡欧洲,它就是漂亮的热带兰品种之一———卡特兰的始祖。从此,随着园艺技术的进步,更多花型别致,色泽丰富的热带兰品种被培育出来,满足西方人的视觉享受,才有了国兰洋兰的巨大差别。

 

    兰花在中国已经超越了植物栽培、纯花卉欣赏的范畴,让我们现在已分辨不清到底是兰花影响了中国文化,还是中国文化影响了兰花的栽种、培植,影响了对兰花的欣赏。

 

        林熙先生是一位年近八旬的科学家。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一个冬天他没闲着。春天还没开始,他已忙得不亦乐乎。用他的话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做完他还没做完的工作。他是那么的精神焕发,那么的忙忙碌碌,但又是那么的快快乐乐,那么的劲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