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周小燕教授的一件往事
|
一次偶然的机会,不太看电视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林熙先生,随手按了下电视的按纽。当频幕还未显影时,就意外听到“ This is Bejing ”的电视节目。更使他无限欣喜的是能在大西洋彼岸看到关于周小燕教授的介绍,又一次听她唱“长城谣”的歌曲。这一夜,林先生思绪万千,彻夜难眠。一件57年前的往事,渐渐地映现在他的眼前。。。。。。 那是1949年一月。黎明前的上海,国民党正拼命镇压,疯狂掠夺,白色恐怖笼罩。但是“反饥饿,反迫害,迎解放”的活动依然活跃。由上海震旦大学的“震声合唱团”,借筹办迎春晚会,在重庆南路震旦大学大礼堂,向上海市作了一次公演。为了扩大影响,决定邀请回国不久的周小燕教授作压台演唱。
林先生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派去的代表与周小燕教授的几句谈话: 当代表回去传达周小燕教授支持的好消息,大家都沸腾了。全体团员信心十足,表示一定要演出成功。 演出晚会上,当时还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林先生,也参加了合唱。他们唱了“反饥饿”的歌曲---“活不起”;也唱了憧憬和向往那边好地方的歌---“山那边呀好地方”。林先生还与其他二男三女表演了新疆舞:“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都达尔和玛利亚”。 男低音李志曙也唱了好几首歌。林先生还记得他唱的:“逃慌的车子,叮叮噹噹地响。渡过水,翻过山,哪里能有好地方,哪里能有好地方。”这首歌的最后三句是“点睛”之句,也可说是当天晚会的主题之一。听了他的歌,观众们向往那边好地方的激情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最后,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教授压台演唱,把晚会推向了高潮。一首花腔女高音的意大利歌曲一唱完,暴风雨般的掌声已响彻整个剧场。。。。。。 暴风雨般的掌声也把林先生从往事的思绪中回到了眼前。电视的节目早已换成了其他的内容。但是,林先生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周小燕教授的美妙歌声还在眼前廻荡。他拿起笔,连夜就给周小燕教授写信。而且一写就是6张,加上其他一些资料,共有15张纸。 周小燕教授收到信后,也立即给予回信。在征得林先生的同意之后,我们把信的全文刊载如下:
|
|
林熙先生: 您2月2日寄来的资料收到了,谢谢! 从您的来信,让我回忆起当年在震旦大学的音乐会。一群热情洋溢的年轻人让我非常激动。送我的那面锦旗“由黑夜唱到天明”也是我终身难忘的,可惜在文革期间丢失了。 您不仅是一位声乐爱好者,还是位多才多艺的人才,一定有丰富的艺术生活,为您高兴,您的作品,我将予以珍藏。 有机会望您回来看看上海的变化。 祝春安! 周小燕 2006年2月24日
|
|
|
|
二位前辈的往事已经过去了58年。几十年来,他们依然高风亮节,兢兢业业。一位是德艺双馨的歌唱家和教育家周小燕教授,一位是硕果累累的科学家林熙先生。他们都是我们尊敬的前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 双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