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之家___ 银光
20世纪80年代的出国大潮,把一些禁锢太久,先知先觉的知识精英和期求深造的大学生们,赶进了滚滚的出国大洋之中,成为时髦的弄潮儿。他们为了事业,为了美好的前景努力奋斗着,成为国内众生崇慕的社会亮点和父母的骄傲。当他们在国外安居乐业成家生子之后,父母又是他们牵挂和依赖的人。于是一批批的家长也随着这滚滚红尘涌进了异国他乡。一是天伦之乐,二者父母是最贴心省力而又经济的“媬姆管家”——隔辈亲嘛!。但也有不足的一面,生活在华夏大地几十年的老人家,来到国外有诸多的不适应。首先是语言不通鸡对鸭讲无法交流,二是出门难,没有儿女的接来送去等于是无足无腿,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只能通过电话与他们交流倾吐,相见难。更让人难耐的是儿孙上班上学后,室内家外除了鸟叫虫鸣之外,没有一点人气,让人感到无比孤单,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有稍大孩子的家庭还好,熬到每个周末还能去趟中文学校。记得99年时随着儿孙去了希望中文学校北维校区,看到那么多的中国脸,听到那么熟悉的乡音,那份久违了的故乡情,从体内“喷薄而出”兴奋极了。虽然没有地方可以坐下来休息,只能是“散兵游勇”似的逛来走去席地而坐,但仍可以搭讪着与人交流。其实对方也巴不得有人说话,只是怯怯的不好意思先开口而已。就在这种状况下,有的热心人出来搭桥,希望把大家聚拢在一起。于是周惠珍大姐教大家学学简单英语,周鹤昕教唱过去的老歌,再加上当时的王阳和以后的王翔校长看到越来越多的爷爷奶奶无处可去,富有同情心的他们,便开辟了一间教室供老人休息,于是名正言顺的老人班就产生了。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有了嘘寒问暖的朋友,有了习唱练歌的地方,解了乡愁,情有所寄,生活顿时丰富活跃起来。04年的春天当时还不算老人的龚留英开车带着陈钟英,孙贤頤,吕学富,吕鹏,陈翠联去马里兰参加了一个咨询展览,遇到了费城一位主管卫生医疗单位的中国籍官员——何其恩,他向大家提供了一个应该组织起来的建议,立时让前去的人心动,从此老人班有了像大方向运转的行动。当年的夏天趁柯永康,丁雯夫妇前后两次开party的机会,由陈钟英向大家宣读介绍了他们经过多次寻访,咨询得到的文件及消息,算是宣传动员征求意见。希望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把大家组织起来。当时的热心老人如:陈翠联,陈钟英,吕学富,柯永康,杨伯熙,王良中等由龚留英充当司机,王良中担任翻译一次次的去政府,去老人活动的场所,甚至有的老人公寓考察探底,深恐什么地方不当。虽然陈翠联永远的走了,杨伯熙去了加州,但他们当初的大胆设想,积极行动,热心公益,关心群体的精神,却不断地传了下来,让北维州的老人们从此受益。2004年的金秋十月,借着重阳老人节的吉日,银光老年协会正式隆重的成立了。那天除了百十个会员参与外,还有大使馆派来的专人前来祝贺,何其恩先生,法律顾问梁仲平律师,财务顾问崔培良先生以及老人中心负责人露丝女士,都前来参加并祝贺。尽管当时规模不大仅是雏形,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了。理事长由龚留英和陈钟英担任,她们积极认真,高度负责,”银光“的大小事宜均装在她们的脑中,心里。吕学富,王良中,柯永康各位理事也都尽心尽力各司其职,几个顾问如:陈翠联,巫宁坤,等也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出良好建议,理事会把工作,活动做得有声有色,把银光办的红红火火。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龚留英开着自家车又接又送,平日还有许多繁杂事务由他们分头去做,理事会的奉献精神感动着大家,名声越传越广,会员年年年递增,仅仅五年就由百十个人迅速增加到1100多人。来者不仅是中国大陆东西南北中的老人,还有港台东南亚等地的华裔老年侨民,彼此相见毫无隔阂,亲切相处如同家人。就像有的会员语重心长地说:”来美国这么多年苦闷得很,现在终于找到“组织了”虽然是半开玩笑却道出了人们真正的心声。人是必须有交流,有来往的生活群体,否则生活再富足,豪宅靓屋再舒适,也替代不了难耐的空虚和寂寥。儿女子孙天伦之乐只是小范围的满足,它代替不了社交圈子的交往。如果是颜色那只是一种单调的基因色彩,而在”银光“组织之内就大不相同了,如果是秋菊,那也是红白黄紫聚在一起的姹紫艳红,它不仅鲜艳也很亮目。何况老人中心内,吹弹拉唱书画歌舞麻将下棋,各种球赛搞得热火朝天,令人的生活顿生情趣。所以一遇大的活动,人们就像赶庙会般纷纷前来,人数比平日几倍的增加,积极雀跃的参与。大家乘地铁,坐巴士,儿女接送,甚至有人步行75分钟风尘仆仆的赶来,欣喜着不断的与大家交谈问好。久居海外的老人们十分珍惜彼此的情感,社交圈子比在家中扩大了若干倍,彼此关心信息流畅。这种氛围没有”银光老年协会“的凝聚,何来如此壮大!所以,”银光“的产生与存在就是海外老年朋友晚年的生命篝火,是人才济济众人捧柴共同努力的结果。她们有自己的网站,创建这个网站的人,则是一位极其低调默默奉献的学者孙贤頤先生。”银光“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虽然很多人都身怀绝技,但谁也不张扬,不显山不露水个个矜持,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维护保养着这个得来不易的组织。一旦需要请到哪位,只要可以,便会立即走马上任竭尽全力,这就是可贵的”银光“精神。理事们都是分文不取的义工,但他们都为自己能为”银光“做点事而荣耀,而欣慰。他们个个都是无名英雄,在这个大家庭中能者为师,会唱的,会画的,会舞的,会英语的都是一请就到的带头人,因此,他们能演出一台子戏,装饰出一个像样的画展,教出许多本来不谙英语,但却能顺利通过公民考试的学生。他们大部分人虽然已近或已是古稀耄耋之人,但由于心境好,许多人都是挥拍,挥杆的球台老将,看得出他们年轻时代的实力,如果在儿孙家,正襟端坐的他们肯定不会有如此表现,尽情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功底。除了已有身份长年在此的老人,还有不时前来探亲的父母,有的是国家级的大作曲家,有的是享有盛名的编导,只要我们有求他们就必应,甚至来美临行前已准备好资料,一下飞机就匆匆赶来指导大家。为的是让“银光”充实,活跃,更具魅力。

”银光“成立仅5年,作为历史仅是一瞬间,但对一群来日有限的夕阳老人来说,那可是极其宝贵永远难忘的1800多天。无论是卸任的理事和现任的理事们,大家都在精心的呵护着这个大集体,只要你走进”银光“就不难发现,他们是那么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把众任当己任,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来之不易。虽然目前尚有许多困难,特别是经济上的困窘,但他们理解国家正处在困难之中,他们相信明日之光肯定会很灿烂。1100多人谁也不会袖手在旁,她们相信“银光”会更加壮大,它将会成为美国多民族中硕大的闪闪之星。就像国内著名作曲家唐訶先生,在美期间专为我们谱写的会歌“银光颂”,所唱的那样“银光接北斗,光辉照千秋。”祝“银光”生日快乐!愿她永远是北维州最大的,最具魅力的华人老年组织。

( 毕丽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