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才女毕丽珠

枫 林

回顾银光十年的发展史,就要提及当年北维希望中文学校的“老年班”或称“夕阳红俱乐部”。正是在这个最初仅有几十位成员的老人群体里,催生出“银光老年协会”的雏形。作为这个俱乐部的重要一员,毕老师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当年发表在中文报纸“美洲时报”的一篇报道“熟悉的旋律”,对她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在北维希望中文学校 的老人班里,毕丽珠老师是艺术指导,从歌曲的处理到歌唱呼吸的运用;从歌词的理解到情感的调动,毕老师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大家带进了一片欢快的天地里。而老人们也是那样认真专心致志地唱好每首歌。从夕阳红俱乐部成立到现在,已经练唱了30多首新老中外歌曲,在这里老人们欢歌笑语,尽情放声歌唱着这些他们年轻时代所熟悉的旋律,回忆着过去,品味着人生。”。事实确是这样,有的朋友回忆,当年条件简陋,大家凑点钱买了一台二手电子琴,当毕丽珠弹着琴,带大家唱起“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和阿诗玛回家乡 …… ”的时候,那亲切的歌声,是怎样地勾起大家对自己人生最美好年月的回忆。

毕丽珠本来是一位中文教师,个别朋友也许会质疑她入错行了,毕老师解释说,自己并没有入错行,教书育人是自己的正业,只因为天生有艺术的爱好,而在那个不平常的年代,和一般知识分子一样,夹着尾巴做人,甘当螺丝钉的她,还承担着一个副业,那就是她所在单位文艺宣传活动的领头人,用当年一句流行语来说:“这是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当然就得摸爬滚打地去干,谁知就这样,“十八般武艺练就她一身功夫”。

朋友们对毕丽珠的评论和赞扬,大致有几个方面:

1、她有组织群众文艺活动的丰富经验。

无论演出条件的好坏,无论是正规的舞台,还是大堂教室,也无论演出队伍的素质如何参差不齐,她都能因人,因地制宜,进行调配,训练,最终搬出一台节目来。当年的“夕阳红合唱团”是由一群南腔北调的老人组合的,毕丽珠从识谱和练声开始,逐步调教出一支合唱队伍。并且在中文学校节庆时,把队伍拉上舞台,当时没有条件置装,毕丽珠提出统一的着装要求,男士一律深色西服,女士着黑色长裙搭配红色鲜艳毛衣,并要浅抹淡妆。当这支爷爷奶奶级的合唱团登上学校的舞台时,坐在台下的小朋友们一阵惊喜,随即拍手欢呼,他们想不到平日衣着随便的这群长辈竟变得如此靓丽,孩子们的家长更纷纷按动相机快门,对着舞台谋杀了大量胶卷。

朋友们还提起06年毕丽珠主持的银光狗年春节联欢会,联欢会是在亨顿中心的大厅里举行的。她别出心裁地推出击鼓传花“小小玩具狗”的文娱游戏活动,把几十位银光人包揽进去,意在让他(她)们“回到小少去”,参加者边游戏边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尽显”老顽童“本色,时而获得观众们的响亮掌声,时而让观众乐得前仰后翻。

为了满足朋友们学点儿戏曲的愿望,经验老到的毕老师,根据黄梅戏相对好教好学的特点,还“玩”过一个新花样。她把“天仙配”中“我愿与你配成婚”唱段改为男女对唱,服饰用长睡袍,用纱巾包棉花做发籫系在头顶。当“七仙女”唱到“我愿与你配成婚”时,“董永们”立马阴转晴,用西式“OK”拥抱接受示爱。她设计的这齣“噱头”,在银光老人自娱自乐的场合里,妙趣横生,令人倾倒。

2、她有多方面的表演才能,并因此赋有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除了前面提及的歌唱和指挥能力外,毕丽珠的戏曲造诣在银光人中可说是数一数二的。她对现代京剧的好多唱段运用自如,也能唱传统京剧的段子如“霸王别姬”的虞姬唱段。她还能唱黄梅调“天仙配”中脍炙人口的段子 “我愿与你配成婚”。

除了自己担纲表演外,她还办起了“戏曲学习班”,人们很难想象她是如何把一群从未接触过京剧的女士,竟然调教到能够有板有眼地唱出“霸王别姬”的虞姬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以及其它唱段。然后把她们带上舞台,别开生面地演出京剧女声小组清唱,其轰动效应真不一般。

由于她对各路戏曲段子熟练到能够信手拈来,琅琅上口的地步,也就使她有救场助兴的拿手功夫,朋友们都记得银光成立大会上的节目助兴的场面,毕丽珠临时抛出的 “噱头”,就是她和龚留英配戏演出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斗智”一幕。

还有一次大华府春节联欢晚会,地点是在马里兰州,因为不同单位节目安排冲突,会务组临时要求更换曲目。这时只有一次排练机会了,急中生巧的毕丽珠,硬是把“夕阳红”突击改编成梅兰芳的“苏三起解”调,报幕为“京调夕阳红”。老人们排练一次就走上舞台,作为指挥的毕丽珠,当时忐忑之心自不用说,但老人们何其给力,字正腔圆,台风大度。一炮轰动了会场,记者当场采访,很快就上了报。老人们高兴得口口相传,“京调夕阳红”从此也成为银光的铭牌节目。

对传统民间文艺的熟悉,也是她的特长。她创作过二首天津快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华裔老人在银光活动和在老年公寓生活的风貌。这要归功于她的文字功底和语言积淀,其中一首“这里的感觉真不孬”,写的是她居住的公寓,共23段88句,通篇充满着生活气息和幽默语句,熠熠生辉,引人入胜。试摘几段与读者共赏。

“老人公寓里老人多,几个民族像联合国,华裔老人几十家,人人都有自己的窝。”

“九十的老人不言老,八十的老人正正好,七十的老人装嫩少,活蹦乱跳到处跑。”

“生活安逸无大病,活的越长越年少,只因这里不寂寞,只因这里气氛好。”

在2008年银光鼠年春节联欢会和随后 Tyson’s Tower 分会春节联欢会上,毕丽珠推出“这里的感觉真不孬”的双簧表演。邀请二位比她年长的大姐黄义珍和童曼清和她共同演出。毕丽珠打着快板,演绎着二位化妆演员的肢体表演,博得了满堂彩。

3、在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中,显示了毕丽珠出色的组织,策划能力。

随着银光的发展,银光文艺活动的规模逐步扩大,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在银光的头几年,相当部分的这类活动,是由毕丽珠策划并主持的。这些活动的成功,在显示了毕丽珠的文艺素养和组织能力。她办事干练,果断,获得银光上下的好评。就在银光成立一周年时,她被增选进第一届理事会,担任分管文艺活动的理事。这个岗位,她一直干到第四届理事会换届的2012年10月。从2004年银光成立前后直到2012年10月,据不完全统计,毕丽珠策划主持或参与策划主持的各类文艺活动最少有22次,包括大型联欢活动如银光周年庆和每年的春节联欢活动;派出小分队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以及组织Tyson’s Tower公寓分会,Permmit Senior Center 和 HWFH公寓分会三个单位的春节联欢会等。这些奉献和辛劳大多已记入银光协会的历年活动大事记中。

4、毕丽珠的文风和文采。

毕丽珠是银光理事会的“秀才”,曾受命为理事会起草文稿。毕丽珠的老朋友,原副理事长陈钟英老师这样说:“毕老师的文章情真意切,文采优美,大家喜欢读。”。多年来,毕丽珠在大华府中文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她用秀丽的文笔,宣传银光老年协会开展的活动。在《银光通讯》复刊后,毕丽珠是《银光通讯》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她对《银光通讯》的稿约从不推诿,而是当作一件份内事认真运笔。经常是数易其稿,反复推敲,她这种认真的写作态度,有时甚至使《银光通讯》的邀稿人员感到担心,生怕她磨出病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来毕丽珠在《银光通讯》发表的文章(其中多数不久即转载于本地中文媒体上),在银光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很有代表性的文章如“同窗与好友”, “她们提升了我的认知”和“学会感恩,首孝父母,提升人性”等。

毕丽珠的文章能够获得读者的认同和喜爱,来自她的朴素的文风。毕丽珠坦言她不喜欢写“应景文章”,喜欢的是“直面人生,窥探人们的心理活动”。她把读者当作知心朋友对待,笔头下写出来是自己的感悟和心里话。例如在“她们提升了我的认知”一文,她敢于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描述自己对台湾同胞的感知经历了从“敬而远之”到“真诚相待”的过程。她的真实感情的流露感染了读到此文的银光台湾朋友,她们也写了文章回应,这种敞开的交流互动,在银光内部可能是一种“心灵的破冰之旅”。

毕丽珠文章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她的文采。在她的文字里,少有华丽的词藻,多的是明快生动的语言。“文如其人”,她的鲜明、活泼的个性,她的丰富的想象力,不但帮助她在文艺创作和表演上获得成功,而且赋予她在文字上的不同一般的表现力。朋友们还记得,2007年10月18日,银光三周年庆的联谊会上,主持人毕丽珠以朗诵自己创作的诗篇《赞银光》作为开篇的场景.

赞银光
当我们走进“银光”,
方知道它是如此繁花似锦,宽畅明亮。
所谓的协会,
原来是华人老者寄托情感的地方。
友善,理解,倾诉衷肠,把海外的孤寂,幽怨,瞬间释放。

在这里,
我们健身,学习,打球,歌唱,电脑,英语,又让我们重新坐进了课堂。
过去的歌,仿佛还把我们留在原地,依旧那么深情,年少疯狂。
练拳,跳舞,下棋,麻将,能者为师,吹拉弹唱。

我们谈古论今,毫无阻挡,
一个话题,可牵出若干年的沧桑,
虽然北调对南腔,口音不一样,
但来自同一个祖宗与民族,是真正的老乡对老乡。

亲啊!好像他乡遇故交,
说啊!道不尽的古道热肠。
侭管我们满头白发,
正因为这白发苍苍, 才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海外情缘,不容易聚集的深情交往。
我们仍然怀着火热的心,揣着老来少的目标和理想,
欢度着今生今世有限的时光。

只要融进这个集体,肺活量就自然地扩张。
不用正襟危坐,不用矜持做态,可以大胆地跳,
尽情地玩,大声地唱,把自己自由地释放。
感谢你 银光!
虽然你很稚嫩,仅有三岁,但你的成就却如此辉煌。
你给了我们一个800人的家,温暖,亲切,和祥。

愿你永保青春,
畅开你那博大的胸怀,
海纳着四面八方来的老年同胞,
兄弟姐妹,让他们感受到,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的温馨。

谢谢!
由衷的感谢,
我代表大家,呈上这份心的感言作为礼物,
庆贺你生日快乐!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昔与今。” 新旧更替,生生不息,这是自然规律,银光也不例外。

2013年10月5日,银光在亨顿老年中心举行九周年庆和重阳敬老联谊会。毕丽珠和Tyson’s Tower 公寓分会的朋友们一起来到大厅里,和往常一样,有着“开心果”昵称的她,立刻被朋友们围住,在热烈的掌声中,毕丽珠又一次走进熟悉的舞池,从主持人李继英手里接过话筒,高歌一曲《母亲》,她用深沉婉转的歌声歌颂普天下的母爱,也把她深沉的挚爱献给银光。

2014年4、5月间,银光第五届理事会部署银光十周年庆祝活动,《银光通讯》编辑组随着向自己的重要撰稿人毕丽珠老师请求赐稿。当时她在国内游览一个多月后,刚刚回美没有几天,接到稿约的电话,她立刻爽快应允。孰料不久,病魔向她袭来,并且来势凶猛,有一段时间,她卧在床上,连头都抬不起来,更不用说伏案书写或使用电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健康情况稍有改善时,她立刻抓紧时间,坐在桌前笔耕,到了坚持不下时,又躺到床上继续打腹稿。心疼她的老伴劝她,说她目前这种健康状况,完全有理由辞掉这次稿约。毕老师回应说:“既然作了承诺,就要想法争取完成”,在毕老师的内心里,有一股力量在支持她,她认为,自己是银光十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自己有责任把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献给银光,献给银光的后来者。就是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她依然深耕细作,易稿至少七次,这份在病榻上经历二个多月写出的文章,终于在她即将去动手术的一周前脱稿,最后命名《银光熠熠 众志成城》。用毕丽珠自己的话说,文章的本意就是要赞扬各个时段,各个角落里那些为银光默默做出贡献的人们,那些可敬的义工们!

这就是银光一代才女毕丽珠,她的性格,她的情怀。